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工商時報【銀行貸款信貸記者林祝菁╱台北報導】

近幾年來,食安事件衝擊食品產業,兩岸不論政府、業者均積極建置供應鏈溯源工程,期能用公開透明的資訊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食用環境。不過,網路、媒體的不專業言論流竄,使得資訊交流反成了最大的產業風險。對此,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強調,食品是一門科學,杜絕謠言,必須用數字科學驗證才是公道。

兩岸食品產業搭橋昨日登場,由經濟部指導,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兩岸食品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,邀集兩岸共300多位食品產業專家參與。首次以「透明、安心、兩岸產業食品再升級」為主軸,房貸土銀聚焦食品供應鏈資訊建置及互動交流議題。

食研所董事長吳天賜表示,從2009年兩岸搭橋至今,已經過6屆產業合作的會議,今年第7屆,期望能打開更新的里程碑。由於食安的要求愈來愈高,供應鏈的運作透明更形重要,台灣經濟部已啟動GHP計畫,預計在3年內輔導完成6千家有登記的廠商,讓民眾可以追溯源頭,安心食用。未來也希望兩岸能建立共同的食品標準,以促進食品交流。

經濟部次長沈榮津也表示,此會議是食品重要的活動,也是里程碑,也是商機開創的平台。目前國際食品產業鏈已成為生活共同體,必須互相合作,且食品產業跨界合作創新也是必然趨勢,例如行動網路、物聯網均可讓彼此資訊交流等等。希望雙方透過長期搭橋平台,共同推動食品產業鏈安心工程建置及升級。

孟素荷表示,2014年大陸食品產業造就了10.89萬個億(10.89兆)人民幣的產值,保持8%的增速,不過已連3年增速下跌,新一輪的淘汰已在2015年加劇,行業正面臨最艱難而漫長的轉型。而多數企業注重自身產業鏈的安全,卻畏懼風險交流。她說,從過去研究網路、媒體的熱點事件分析,準確率僅有25%,曾有一個誤導的事件,讓一家公司營收下跌40%。孟素荷氣憤地說,媒體是文學角度報導,但食品是科學,很多報導者根本不懂科學;食安,到底是媒體懂,還是專家比較懂?

孟素荷說,大陸不能任由錯誤的報導傳播,一有食安爆發,10幾位專家會立刻上火線,用科學的角度,拿出數字佐證,杜絕食安謠言。不能用一些是非不分的知識誤導消費者,就像雞有6隻、8隻腳的傳聞。拿出科學數字才是公道。

台灣食品教育是較為薄弱的一環,消費者無從判斷誰是誰非,食研所決定,下半年將成立食品產業學院,讓人才有再進修的機會,所長廖啟成表示,主要針對業者開課,強化人才培育,優化食品教育。

當日撥款


0C334F60AA2F1D2D
arrow
arrow

    g26ky6kq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